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同时指出,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昨日,习近平就文化交流等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图 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他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文化差异 思想文化各有千秋,无高低优劣之分 习近平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我们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三是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指出,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 互相学习 择善而从,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 习近平说,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发展 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 习近平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习近平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加速修建中外“心灵高铁” 未来设想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今年3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加强教育国际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未来10年,孔子学院如同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心灵高铁”,必将延伸到更多国家和民众中,为世界多样文明交流对话和人类和谐共生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评论 孔子学院为世界捧出“中国读本” 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大学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学院的成立,是塑造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在世界123个国家和地区搭起新的平台,为人类文明图谱贡献了绚丽的华夏元素。孔子学院在全球深入发展,不仅告知世人华夏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和为贵文化传统,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舆论支持。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消息 |


- 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 2014-12-16
- 中央党校教授建议全部开除118万裸官公职,赞同就转 2014-12-16
- 谁在灌输近于无耻的教育 2014-12-16
- 中医基本常识,太珍贵了! 2014-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