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學問,是離不開人生;一切學問,也都是由人本位去研究,最後還是脫離不了這個人生,而又歸到人生。有人說:某一種宗教方式,是不求人生,只講人死的,其實,這也是似是而非之談,因為不屬於本題範圍,暫時不去討論它吧!
既然是講到人生,我們不妨在這裏,提出一個很平凡的問題來說人生,那就是說:人生究竟是什麼目的呢?這個問題,由各種不同的觀點,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答案,但是到底還是有問題。例如說:我們今天一會,是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諸位來聽講,我來亂講。試問人生是抱著一個一定的目的而來的嗎?如果不然,各種對人生目的之答案,就又成問題了。
我可以說:這個命題的本身,就是答案--人生以人生為目的,它就是那麼平平常常,不必另生問題,所有的人生問題,祇是屬於人生歷程中的節外生枝的疑問,應該不是人生最初目的所在,假使是有,那就是佛法所要提出人生生命的若干問題了。
佛法的人生觀和宇宙觀
講到人生,就勢必涉及宇宙;講到宇宙,勢必又涉及形而上的本體和知識等之問題。所有一切宗教,和一切學問,都在這個上面,如何來說明或安排人生,指出宇宙和生命歷程的境界啦!那麼,佛法它又怎麼說呢?它說的太多也太廣泛,如果從頭講起,真有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感覺。其實,所謂高深和神秘,還是極平常的事。
人生是因為有人我的存在而發的生命問題,那首先就要瞭解佛法對人我的認識。
佛法認爲物理世界和人身的生理形成,歸納的說祇是四大的作用。所謂四大:固體的物質,統統名為地大,生理的骨髓等也就是地大;液體的物質,就統名為水大,生理的血液等也就是水大;熱力的物質,就統名為火大,生理的暖力等也就是火大;氣體的物質,就統名為風大,生理的氣息等也就是風大。
大家都知道佛法是講四大皆空的,而且有人還拿它來嘲笑學佛的人,做為一句笑話,其實,四大明明是有,怎麼可以說它是空的呢?因為物理和生理的四大,都是互相做為因緣,互相變化,並沒有一成不變的,目前的物理和生理的四大,也都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因緣組合,與時間空間而共同變易,不是固定永恒不變的,所以叫做四大皆空。空便是不可把捉,沒有永恒存在的形容辭,不是一個絕對沒有了的否定名辭。
除四大以外,有時候佛又比較詳細的說人們生理的形成,是由三十六種東西組合起來的,例如毛髮眼鼻等等,他綜合身心兩方面而說人我,又把它叫做五陰,那便是色、受、想、行、識。色是包括物質的四大,以及光和物理的變幻,和抽象的觀念等等。受是指感覺。想是指知覺和思惟意識。行是指內在本能的活動和行為。識卻很雖說明,因為它不是指認識的識,這個識,是包括心物和身心的兩方面,我們勉強說來,可以說它就是普通所謂的精神。其中除色是屬於物理和生理以外,受想和行識,多半是偏重於心理的。
此外,還有一種分類,他把人我身心分為六根,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除了前面的五個是專指生理以外,意根是指心理的。和六根相對的外界作用,便叫作六塵,那便是色、聲、香、味、觸、法。法是包括意識思想的法則,和事物的種種現象。在這六根和六塵互相對立之間,又假定一個思辨上的界限,就統統叫它作十八界。
由五陰,十二根塵,十八界等,推而廣之,就包括了人我和現象界的一切,佛由形而上的第一義來看現象,萬有不過祇是所生的現象,能生萬有現象的,那不是現象界本身自生的。現象界的萬有和人我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時間和空間也是因緣的現象,因緣和合而生,緣散就滅,其中既無主宰,又非自然。如果是自然,世間事物,倘使沒有種子和前緣,決不會無中生有的。如果是有主宰所生,世間事物,應該也不待因緣可以成立的。除非單憑盲目的迷信,世界上是沒有此理旳。例如我們目前的這個茶杯,它是由人工水火模型和玻璃原料等各種因緣和合而生,連同時空和因緣變遷,又歸消滅,滅了又生,所以生滅不停的好像有永遠的存在,其實是隨時隨處都在生滅,(正講到這裏,堂內因電力發生故障,黑了幾秒鐘。) 又例如目前這個燈光,是由發電所的動力輸出電源,和燈泡電線等等因緣和合而生,此刻因為缺了某一作用的緣而發生故障,所以就不能發光了。
世間事物和人我,既然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無主宰,又非自然,那就根本什麼都沒有,這就叫做空嗎?那又似是而非的--無主宰,非自然,因緣和合而生,是說所生的現象界一切都無自性。能生萬有的,卻是本來無生,所以說雖生而不生,滅而無滅,它是即於生滅界中而獨遺萬有的。佛為了使世間人的知識容易了解,綜合天地、宇宙(時空)、人我、心物的生滅本體,就名之為真如、涅槃、自性、法身、法性、法界等等。使人們先由意識上的瞭解,再進而離意識思想去體會它。它是宇宙的形而上,不受時間空間所左右,所以佛說時空都是人為假定的一種作用而已,時間本來就沒有始終的,始和終也只是人們的一種概念,因此時間是無始的,空間是無邊的。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時空,祇是如夢幻似的變幻存在。變幻和夢幻,並不是說它沒有,那只是說它是暫時的,偶而的,從無窮盡的法界(本體) 來看萬有也是暫時存在,虛空也是偶而而顯。
那麼,這個真如法界--所謂本體,它究竟是有?是空的呢?那卻要知道,所謂本體也是姑妄名之,它的體是畢竟空,不生不滅,無有一法可得的。但是與其是空,所以能生因緣法的萬有,即宇宙間的一切相和用,都就是它的作用所生的現象。因此,又描狀它的形而上的第一義畢竟空,也就是勝義有;所謂勝義有,等於說是形而上的有。總之:說空,不是世俗觀念上的空洞或絕對沒有,說有也不是世俗觀念上的有可捉摸的東西。所以它是徹底破除了迷信中的主宰和自然的觀念,要我們從人本位去體會這個第一義諦的法界,卻處處提醒我們是不可思議的。我們要知道,所謂不可思議,是一句方法上的遮止之辭,不可,就是不可以,換言之:它是不可以用我們的意識思想去領略,或言語理論去推論它的,所以叫作不可思議,他可並沒有說是不能思議啊!(一笑) 如果說是絕對不能思議,那就真是一派胡言了。
第一義諦的真如法界,就是佛法最高求證的目的,至于求證的方法,大體都從禪那著手;禪那就是所謂思惟修。不過,禪那思惟的境界中,最要緊的是要我們離心意識去取證,卻不是要我們專門用心意識去思惟或推測,所以要特別注意不可思議了。
(南懷瑾老師早年講于台湾國立師範大學中道學社,原文刊载在民国五十年<一九六一年>四月八日《菩提树》月刊)


- 南怀瑾老师传的一个秘方,无价之宝啊! 2014-10-03
- 南怀瑾老师开示:生死轮回,爱为根本 2014-09-13
- 南怀瑾老师:病由业生,业由心造 2014-09-13
- 南怀瑾老师开示:长生不老之说的原理 2014-09-09
